親餵媽媽不愛曬太陽 寶寶缺D更要曬
親餵媽媽不愛曬太陽
寶寶缺D更要曬
媽媽愛美怕黑不曬太陽
小心母乳寶寶
也會跟著缺乏維生素D
缺乏維生素D
容易出現骨折、跌倒
嚴重的話還會有O型腿
胸骨和肋骨交接的部分
向前異常凸出
也就是所謂的嬰兒佝僂症
所以美國小兒科醫學會
建議寶寶從出生後幾天
400單位的維生素D
日常生活裡
人體也可以自行合成維生素D
方法很簡單,就是曬太陽
接受陽光照射的時候
皮膚裡的黑色素
就會產生維生素D
那麼小寶貝
究竟該怎樣正確曬太陽呢?
1.不要直接曬
健康的寶寶在出生兩個星期後
就可以在室內
打開窗子給寶寶曬太陽
每天曬1-2次
至於寶寶出生3-4週
就可以抱到戶外去曬太陽
曬一部分像是腳、腿跟小手
等到小寶貝習慣的時候
再慢慢增加
曬太陽的時間和範圍
要注意的是
不要直接照射頭和臉
可以帶寶寶到陰涼的地方
或者帶上遮陽帽子
2.慎選時間
上午6-10點和下午5點最好
而中午到下午4點
就最好不要讓寶寶
長時間曬太陽
因為這時候紫外線最強
會對皮膚造成傷害
3.時間不要過長
可以由剛開始的5分鐘
逐漸增加到15-30分鐘
如果發現寶寶皮膚變紅
出汗過多、脈搏加速
就要回家給寶寶喝水
或者用溫水擦身體
4.為寶寶適當的增減衣物
曬完太陽之後
就要記得替寶寶增加衣物
因為在陽光下毛孔是打開的
回到陰冷的室內
容易吸收潮氣
反而容易感冒
5.曬後多喝水
曬太陽的時候寶寶會因為流汗
損失一部分水分
所以曬完太陽之後
媽咪應該多給寶寶補充水分
也可以擦點
嬰兒專用的潤膚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