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吐奶懶人包】寶寶吐奶像噴泉?專家教你5招終極密技!

來看新生兒門診,六到七成以上的媽咪通常都是遇到寶寶溢、吐奶的問題。寶寶喝完奶,常發生溢吐奶的情形,尤其到了三、四個月大,約八成五的寶寶容易出現此現象。

溢奶是指寶寶從嘴角流出少量奶水,若是噴射狀吐出,就屬於吐奶。溢奶、吐奶是一種現象,而不是一種症狀,隨著寶寶一天一天長大,到了4~6個月大期間,溢、吐奶現象就會減緩。

比較讓爸媽擔心的是,有些寶寶一開始只是單純溢奶,但後來因為寶寶嗆到,腹壓用力而演變為吐出整個奶水的情況,所以有時候溢奶或吐奶,彼此間也有連結性的影響,或是可能因為頻繁溢吐奶而造成體重下降。

為什麼會溢吐奶?才剛吃完奶又吐了出來,總讓新手爸媽好緊張,擔心寶寶該不會是生病了吧?其實,寶寶容易溢、吐奶的主要是因嬰兒下食道的賁門括約肌功能不成熟,食道短、胃容量小,若奶量大,易把胃填滿,只要肚子稍微用力,奶水就從食道逆流而上。再加上嬰兒常處平躺姿勢,更易造成逆流頻率增加。

另,寶寶賁門功能不好也是其因之一,賁門就是食道跟胃交界處的括約肌,正常情況下喝完奶後需要一段時間攪拌消化,這時胃部的壓力較大,但寶寶的賁門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無法關緊,所以剛喝下去的奶就有可能沿著食道上溢出來。

如何減少寶寶溢吐奶?最關鍵的做法就是拍嗝,4個月以前的寶寶無法一直直立,食道短加上蠕動性較差,胃的容積小,氣比較不容易順利排出,而且賁門在4~6個月大左右才會完成發育,所以6個月以前的寶寶拍打嗝是必要的,否則脹氣可能影響到下一餐進食。

肩上拍背法

把寶寶的頭輕靠在肩膀上,頭可側一邊,然後手掌微彎,由下往上輕輕的拍,重點要拍在寶寶的肩夾中間。這時如果寶寶的脖子還沒硬挺,大人必須提供良好的支撐,避免肩膀壓到寶寶的口鼻造成窒息。

側坐大腿法

讓寶寶稍微往前傾坐在大人的大腿上,一手用手掌虎口托住寶寶的下巴,另一手由下往上用手掌輕拍寶寶背部。如果寶寶一直不打嗝,可讓寶寶稍微往後傾斜再往前傾,這樣移動可以幫助打嗝。因為是採取坐姿,若寶寶的身體還很軟,脖子和脊椎部分要支撐好。

直立15分鐘

餵完奶後將寶寶保持直立抱姿15分鐘,空氣較輕會上升,慢慢的自然會排氣,寶寶一樣會打嗝。或者可將寶寶頭部抬高約30度,就可以改善狀況。

少量多餐

一般情況下,餵奶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但是對於容易吐奶的寶寶,儘量縮短餵奶時間,同時減少餵奶量,採取少量多次,不要堅持四小時餵一次,縮短時間,每次餵食量少一點,如果可以的話,每天給奶量不要超過120cc/每公斤體重,像是5公斤的寶寶,每天餵奶不超過600cc。

替換奶粉

有10%的寶寶出現胃食道逆流,是因為對牛奶蛋白過敏,只要喝一般配方奶就會一直溢奶,媽媽可以暫時把寶寶的奶粉,改換成水解蛋白奶粉2-4週試看看,如果寶寶因此沒有再嘔吐,可能就是牛奶蛋白過敏導致。

加米糊

每30cc的配方奶加一匙米糊,讓奶水變比較厚實,比較不會逆流。

拒絕二手菸

家裡有人抽菸的,小孩溢奶的機率會比較高,這點容易被忽略,爸爸媽媽要多加留意。

寶寶因為身體器官還沒有發育成熟,偶爾溢吐奶算是常見的現象,只要寶寶體重增加良好,不會每次吐奶都成噴射狀,也不會因為吐奶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等,爸媽就不需太過擔心,但是當出現以下程度的溢吐奶狀況,就必須立刻就醫:

溢吐奶次數增加

若寶寶溢吐奶的次數明顯越來越多,甚至出現噴射式的大量吐奶,或吐出黃綠色的膽汁,都需要立刻就醫。

脫水現象

當寶寶出現皮膚彈性變差、口水變少黏膜較乾、小便量減少、前囟門和眼窩凹陷脫水。

生長發育遲緩

雖然有的寶寶溢吐奶情形不嚴重,但是從生長曲線來看,寶寶的身高體重卻明顯落後同齡寶寶,或者在短時間內生長曲線百分位大幅下滑,都代表生長情況可能出了問題。

一位媽媽到診所求診,說她寶寶吐出的奶水摻雜了黃綠色膽汁和血絲,而且很容易因為溢奶而嗆到,不斷咳嗽,不久後便發現寶寶體重一直減輕…寶寶因為身體器官還沒有發育成熟,偶爾溢吐奶算是常見的現象,屬於生理性的溢吐奶,但當寶寶吐出黃綠色液體,還伴隨著體重下降,那就可能是病理性的溢吐奶。病理性的溢吐奶有兩種:

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顧名思義,就是食物從胃逆流到食道往上,進而溢出來或者吐出來,這種逆流現象,隨著嬰兒的肌肉越來越發達,大部分在一歲半之前都會好轉。然而,有一部分的孩子,因為胃食道逆流太嚴重,導致生長遲緩,肺炎,睡眠障礙等等,稱之為「胃食道逆流疾病」,或者叫做「嚴重胃食道逆流」。有些嚴重胃食道逆流的孩子併發食道炎,孩子只要吃東西,食物經過食道就會疼痛,因而抗拒吃東西,造成營養不良。

要怎麼預防胃食道逆流呢?根據統計,餵母奶的孩子嚴重胃食道逆流的機率比較低,而餵配方奶的嬰兒比較增加逆流的機率。除此之外,餵食之後直立寶寶,不要馬上躺下,勤拍嗝,都是減少逆流的方法

如果吐奶情況嚴重,醫師會開幫助胃排空或刺激胃蠕動的藥物。在非常嚴重的情形下,有些醫生會建議做手術治療胃食道逆流。手術的方法就是在胃與食道之間打一個結,讓食物不再輕易的往上擠。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

賁門是胃的入口、幽門則是胃的出口,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代表出口處因為肌肉層肥厚被堵塞所以壓迫到胃部,造成寶寶從剛開始的偶爾吐,到之後幾乎每次進食就噴射狀嘔吐,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根據統計,15%的人同時合併有肥厚性幽門狹窄與胃食道逆流的問題,另外有5%的人還會同時有黃疸現象。

就醫檢查發現,如果超音波影像顯示肥厚肌肉層超過0.4公分、幽門長度超過1.4公分,也就是確診為肥厚性幽門狹窄。這樣的疾病用藥物治療效果通常不好,所以多半會採取手術治療,把肥厚的幽門肌肉切開幫助放鬆,通常術後就可以以進食,大約1到2天就能出院回家。

國外曾做過相關的統計研究,如果家中曾經有人罹患肥厚性幽門狹窄,那麼第一胎有約5%的機率也有同樣的問題,但如果媽媽本身小時候曾罹患這個疾病,產下的第一胎男嬰也患病的機率高達20%。

新手爸媽們經歷了孕期的各種緊張和擔心,終於等到寶寶的出生,當面對寶寶溢吐奶,卻又找不出原因的時候,很容易過度焦慮而犯下錯誤,《寶貝幫》統整幾個關於溢吐奶常見的錯誤迷思,爸媽千萬要避免:

寶寶睡著就不用拍嗝

新生寶寶邊喝奶邊睡覺,當寶寶睡著了,很多爸媽都會猶豫著還要不要幫寶寶拍嗝?其實,就算寶寶睡著,嗝氣一樣會排出,寶寶不會因為睡著就不打嗝。只是爸媽容易輕忽,寶寶睡著就直接放下平躺,溢吐奶是反射行為,為避免寶寶發生嗆奶,睡著的寶寶更是需要拍嗝,而且一定要抱起來拍,重點在於拍嗝動作要輕柔、正確,避免力道過大,讓寶寶不舒適或吵醒寶寶。

寶寶採右側臥方式睡可以加快胃排空時間

胃的位置靠左,採右側臥方式入睡,能加快胃排空時間,胃內飽脹的壓力解除,溢奶問題也能減輕。但是盡量不建議讓寶寶趴睡或右側躺,因為趴睡容易有「嬰兒猝死症」的問題,右側躺也容易不小心就變成趴睡。

溢吐奶和配方奶、母奶有關

寶寶溢吐奶和喝配方奶或母奶沒有直接、絕對的關係,但是如果寶寶患有乳糖不耐症,有可能因為無法消化吸收乳糖而在腸內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導致出現腹脹、溢吐奶的情形。

寶寶吐奶等於沒喝到,要再繼續餵

如果寶寶才剛溢吐奶,就不需要急著把剩餘的奶讓寶寶喝掉,因為溢吐奶代表胃部剛經歷一陣痙攣收縮,所以應該先休息一下,如果之後還有想吃的意願再餵食。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