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退媽媽肚懶人包】趕走產後媽媽肚 猛綁束腹帶大肚腩還是消不了?

足月生產的情況下,一般媽咪體重會增加10-15公斤,生產完後,扣除寶寶和胎盤、羊水重量和生產過程中失血體力消耗,應該會減少將近5公斤,剩下的部份就會變成是所謂的「產後肚」或是「媽媽肚」。造成明顯「媽媽肚」的原因,除了殘留在身體上的體重之外,還包含被寶寶撐大的子宮,通常子宮需要大約4-6週的復原時間,才能恢復到產前狀態。

這時多數媽媽為了恢復身材,都會綁上「束腹帶」,但束腹帶比較適用在剖腹產的孕婦,可以壓迫傷口來止血,如果是自然產的話,最多只能用兩三天,否則瘦身不成,還會傷害子宮。束腹帶如果綁太緊、綁太久,還可能會導致子宮下垂,甚至尿失禁。

道理很簡單,產後的肚子就像一個鬆垮的氣球,用束腹帶綁住腹部就好像把一個原本施力點分散的圓形氣球,束成長形,腹壓升高會讓還沒有復原的骨盆底肌肉更集中向下推,增加或加重產後發生漏尿、子宮脫垂的機率。束腹帶主要的功能是用來固定子宮位置和減少傷口牽扯,媽咪們要知道,「束腹帶並不是塑身衣」,束得緊,贅肉也不會消。

束腹帶正確位置是偏肚臍下方的腹部,原因:

1、剖腹產傷口在下腹部,穿對位置才能給適度的壓迫力道,減輕疼痛,走路比較方便
2、產後的子宮還在偏高位置,束腹帶能給支托作用,讓產婦比較不會有下墜感。

其實產後「媽媽肚」是會隨著時間,自然慢慢消退的,但如果沒有搭配適當飲食或適量運動,還是可能會變成贅肉。能不能消「媽媽肚」,跟子宮的恢復狀況很有關係:

重量

還沒有懷孕時,一般正常的子宮重量是50-70公克。隨著孕期發展,子宮的重量也跟著變重,當胎兒長大到足月時,子宮甚至會重達約1000公克,一直到產後一星期左右,子宮重量還有500公克;兩星期後,子宮大約300公克; 4-6星期後,子宮重量才會恢復到還沒有懷孕前的50-70公克。

容量

在還沒有懷孕前,子宮大約只有10 c.c.左右的容量,為了讓胎兒有足夠的空間生長,子宮會逐漸增大,到了足月時,子宮的容量可能會增加到5公升,甚至到20公升,換句話說,子宮可以增加到500-1000倍。

位置

在外觀上子宮的高度也會隨孕期改變,懷孕前3個月,子宮仍還在骨盤腔裡,媽咪比較不容易察覺子宮位置的變化,到了孕期5個月,子宮底高度大約在肚臍位置,這時候媽咪的子宮增大,將腹部向外擠,所以從外觀肚子也會比較明顯隆起;到了快臨盆足月9個月時,子宮則接近在劍突下兩指的位置。

從生產開始,子宮就會不斷收縮生出胎兒,當寶寶出生後,子宮還是會持續收縮,因為壓縮讓子宮肌肉層的血管產生缺血性的變化,而讓子宮肌肉層的平滑肌細胞跟結締組織縮小,子宮體積也會慢慢縮小。大約在產後4-6週,就會逐漸恢復到原本大小。

產後子宮有沒有恢復呢?可以從這兩項指標來觀察:

子宮位置

基本上產後4-6週,子宮大多可恢復到產前狀態。

惡露狀況

當胎盤出來後,大約3-4週惡露就會慢慢結束。所謂的惡露是指子宮內膜的碎片、上皮細胞、紅血球、白血球、部分的胎盤組織,如果子宮收縮不良,甚至有殘存胎盤,可能就會造成持續性的出血,這時候就會建議媽咪趕緊就醫,做超音波檢查進一步檢查子宮狀況。

如何照顧子宮,幫助子宮收縮消「媽媽肚」?

餵母乳

最自然又有效幫助子宮更快收縮的方式就是餵母乳,尤其是親餵或擠乳汁時,因為寶寶吸吮會刺激腦下垂體後葉產生泌乳激素,可以幫助媽咪的子宮收縮,促進子宮復原。

最重要的是喜要瘦身的媽咪,餵母乳也可以消耗一定的熱量,對於產後身材恢復也很有幫助。這是因為餵母奶這個動作本身就會消耗一些體脂肪,再加上餵母乳需要消耗的能量較大,所以餵母乳的媽媽比較容易恢復好身材,達到瘦身的效果。

按摩子宮

為了幫助子宮收縮,讓子宮復原和排出惡露,預防子宮收縮不良引起的產後出血,媽咪可以按摩子宮。在排空膀胱後,平躺、用手觸摸腹部,找出子宮底的位置。再用手掌施力子宮底,用環形方式按摩到子宮變硬。當子宮變硬時,表示子宮收縮良好,就可以休息。自然產的媽咪可以產後每天按摩子宮幾次,一直到產後約2-3週後,摸不到子宮為止。而剖腹產媽咪,不需要自己按摩子宮;但如果子宮收縮差,必須由醫師來執行。

適度運動

產後進行適量輕鬆的運動,可以消除懷孕累積的多餘體重,像是走路或是簡單伸展運動就可以。

均衡飲食

經過懷孕、生產失血和體力消耗,產後的飲食攝取就很重要,尤其子宮組織需要含有魚、肉、奶、蛋和豆類這些優質蛋白質成分,來幫助組織順利修復和輔助蛋白質有利吸收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比方說新鮮蔬菜、水果。雖然補充營養很重要,但如果吃進太多熱量,就容易讓產後肥胖,更沒有辦法消除產後肚。所以要避免攝太刺激或不好消化的食物,像是酸、辣、咖啡和濃茶。

產後可以喝麻油雞、人蔘、生化湯?

產後一週內,媽咪的食物儘量不要摻入酒或人蔘,免得加速血液循環,可能影響血管傷口癒合,抑制子宮收縮和復原,讓惡露沒辦法順利排乾淨。如果想要喝生化湯,建議生產一週後再喝,但要避免跟產科醫師開的口服子宮收縮藥同時吃,免得影響子宮收縮而延後子宮復原時間和增加惡露量。喝生化湯後,還是要注意惡露量有沒有正常,如果過多出血量,建議減少或避免喝。

產後媽媽罹子宮頸癌風險增六倍?

很多媽媽以為單一性伴侶、男伴沒異常就沒有罹子宮頸癌風險;但研究發現,終身只有一名性伴侶,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機率還是高達5成。HPV病毒就是人類乳突病毒,生產後媽媽因為免疫力比較差,再加上生產導致子宮頸內裡外翻暴露更多表皮,容易受細菌及病毒感染。產婦感染高致癌性的HPV第16型病毒機率,是沒有生育過的女性的6倍。

HPV主要透過性行為傳染,可分成兩大類,高危險病毒像是HPV16、HPV18型最常造成子宮頸癌或陰道、外陰部、肛門的癌症,而低風險病毒像是HPV6、HPV11型則會造成常見的性傳染疾病生殖器疣,也就是俗稱的菜花。

子宮頸癌可以說是婦女健康的隱形殺手,現在子宮頸癌大多採取手術或放射性治療,手術切除子宮及周邊病變的組織,病人可能會喪失生育能力或影響解尿、解便功能;放射性治療則可能讓骨盆腔組織纖維化,膀胱、直腸或小腸也會受損,影響消化、排尿、血液循環功能,時間久後陰道萎縮更可能影響性生活。

女性一生大約有50-80%會被感染,因為HPV的感染初期通常沒有症狀,如果持續感染則約有5-10%會出現子宮頸癌前期病變,一旦沒有被發現或治療,就可能會演變成子宮頸癌。子宮頸癌是極少數可以藉由早期篩檢來預防的癌症,預防方式有:

子宮頸抹片檢查

侵襲子宮頸的病毒轉變成癌症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透過定期的抹片檢查,如果有異常就可以提早發現,提早治療。如果媽咪抽不出時間,現在有新式子宮頸癌篩檢「人類乳突病毒HPV自我採檢」,只要在家輕鬆DIY就能完成。一般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只能發現50%的癌前病變,但HPV 篩檢卻可以提高到接近100%,全面預防子宮頸癌。

打子宮頸癌疫苗

子宮頸癌疫苗可預防最常見的第16、18型病毒,愈早打子宮頸癌疫苗的效果愈好,有近八成的防護效果。

安全性行為

有過性經驗的女性,施打子宮頸癌疫苗的保護力有限。最好的方法就是單一性伴侶和慎選性伴侶,並使用安全防護措施像是保險套,可把罹患性傳染性疾病的機率大幅降低。

產後六個月除了是餵母乳的黃金期,也是HPV疫苗接種的時間點,也許有媽媽很疑惑,孩子都生了再打疫苗會不會太晚?其實就算已經感染過HPV,再接種疫苗同樣有效,反而還能刺激更多抗體抵禦致癌性病毒,加強抵抗力。至於哺乳期施打疫苗,會不會影響胎兒健康?其實哺乳媽媽是可以接受打部分疫苗而不會影響嬰兒,像是流感疫苗、德國麻疹和子宮頸癌疫苗,媽媽不需要擔心。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