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副食品迷思】延後讓寶寶吃副食品?錯!現代派副食品革命新觀念!
「你以前不就是這樣被我養大」、「你們都是這麼吃過來的,還不是肥肥胖胖」、「四個月太小先不要餵副食品」,十年前大家還在說「過敏食物要晚一點給」、「六個月以後再開始添加副食品」,十年過後理論被一腳踢翻,現代醫學已經證實,太晚給副食品不但不能減少過敏機率,反而還可能會增加,《寶貝幫》一次帶你破除副食品錯誤迷思。
迷思一 晚一點添加副食品 寶寶比較不會過敏?
從前認為6個月之後再讓寶寶接觸副食品,才不容易有過敏體質,現在的看法是,沒有證據顯示寶寶超過6個月再吃副食品,可以降低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的機會。現代最新的觀念是,足月寶寶在滿4個月大後就可以吃副食品了,少部分寶寶在4個月大左右會開始厭奶,副食品剛好可以補上熱量的缺口。一開始不必追求量一定要吃很多吃飽,只要寶寶能多適應各種口味的食物就好。
有時候寶寶吃副食品的反應,並不代表對食物過敏,像是喝了牛奶容易拉肚子,可能是消化酶不夠。如果可以在寶寶10個月大以前,嘗試到大部分的食物,也比較能降低過敏的機會。而且寶寶太晚開始吃副食品,可能導致寶寶的營養追不上,造成體重下降、缺鐵性貧血、缺鋅。另一方面,越晚開始吃副食品越不容易接受,可能會造成寶寶1歲甚至2歲還不想吃固體食物。
未滿4個月的寶寶,因為腸胃道還沒有發育完全,尤其是消化酵素還沒發展成熟,吃進去的食物沒辦法分解成很小的分子。加上寶寶4個月以前,腸道細胞間的空隙較大,一旦食物沒有消化完全,分子較大的蛋白質就會穿過空隙進入身體循環,可能會引發十分嚴重的過敏反應,或因不消化而造成腸胃道的結石。從免疫學的角度,4-9個月是訓練寶寶免疫耐受性的黃金時期,不過寶寶的個體發育原本就不同,吃副食品不需要「搶快」和「比較」,如果寶寶已經開始厭奶、胃口不好,或開始把手上的東西往嘴裡塞,還有身體肌肉進展到脖子慢慢變硬、能夠稍微抬身,甚至坐起來看人,不用擔心被泥狀食物嗆到時,就代表寶寶可以試著接觸副食品了。
Q:吃副食品後,寶寶拉肚子代表過敏嗎?要先暫停副食品嗎?
A:一般開始吃副食品,有的母乳寶寶還是維持多天一便,但多數會變成1天1-4次便,開始吃副食品時要記錄寶寶每天便便次數,才能在腹瀉時立刻有警覺。寶寶吃副食品時因為腸胃適應食材,有時候會消化不良而使排便次數增加,如果一天下來便便次數比平常多增加1-2次,便便呈稀、稠、泥,則不用太過擔心。如果一天下來便便超過6次,且排出時是水便液體狀,有時還邊排氣、放屁,這時就要拍下便便照帶去看醫生了,一般吃副食品不容易有腹瀉,腹瀉大多是腸胃型感冒引起的。
迷思二 既然副食品不是主食,寶寶不吃也可以?
「副食品」在英文稱為「Complementary Feeding」,在台灣稱為「副食品」,反而讓有些爸媽以為「副」食品不重要,其實日本人稱為「離乳食品」,意思是隨著寶寶成長發育,逐漸離開單純母乳哺餵階段,作為銜接大人食物的,就是所謂的「副食品」。簡單來說,在嬰兒時期,除了母乳、配方奶、白開水、和藥物之外,其他食物都可以叫作「副食品」。和一般大人食物相比較起來,副食品會因應寶寶的咀嚼及吞嚥能力,在質地上做漸進性的調整,到1歲後就幾乎跟大人一樣了。
雖然母奶中的所有成分都能夠提供寶寶所需要的營養,但從4個月開始,母奶或是配方奶已經沒有辦法完全提供寶寶生長所需,所以就得從其他食物攝取額外的營養元素,也就是要補充副食品。寶寶開始吃副食品,表示進食從「吸吮」逐漸轉化成「咀嚼」和「吞嚥」,也就是從「液態食物」→「糊狀食物」→「半固態食物」,逐步進展到「固態食物」。所以吃副食品是訓練寶寶口腔功能的關鍵過程,如果沒有副食品的刺激和體驗嘗試,寶寶就會缺乏咀嚼能力的鍛鍊,對以後說話會有很大的影響,也是這個階段非常重要的任務和目標。
Q:吃了副食品可以取代母奶嗎?
A:其實在滿一歲前,副食品還是扮演著「補充營養」的輔助角色,主要的正餐還是奶類。不過由於寶寶4個月大之後,體內儲存的鐵質和鈣質會逐漸流失,所以需要從食物額外補充營養。等到寶寶1歲以後,攝取的食物份量會越來越多,就可以逐漸將副食品當做正餐。
Q:副食品和母奶的餵食順序?
A:由於副食品可幫助寶寶吞嚥和咀嚼功能的訓練,所以應該是在餵奶前先給寶寶吃,大約是平常喝奶的半小時至1小時之前,因為這時候寶寶已經有些飢餓感,接受副食品的機會比較高。可以選擇每次喝奶前餵食,慢慢的增量,並觀察寶寶吃完的狀況,如果出現任何過敏反應,或是排便異常,就需先停止餵食這食材。
迷思三 擔心寶寶過敏,副食品不需要太多變化?
嘗試新食物也是一種「克敏治療」,一開始先給十倍粥上面的米湯,接著將十倍粥打泥成米糊餵食,沒有不適應後就開始添加第一款蔬果,正式踏上副食品之路。食材可以先試2-3天並觀察有沒有過敏現象,建議每2-3天增加一個新食材,重點不在分量,而是讓寶寶熟悉不同於奶的食物氣味且用湯匙餵食,讓孩子練習吞嚥肌肉的協調度,掌握「少量、少種類」的原則,每次只給寶寶嘗試一湯匙的分量,一次只添加一種食物。
初期階段一天只需給一次副食品,如果寶寶喜歡、接受度良好,一天想給二次也可以,但留意如果寶寶沒有厭奶、副食品不要餵太多,初期注重的是學習吞嚥而不是吃飽,很多爸媽怕引起過敏,選擇重複餵寶寶吃同樣的食物,這樣不只會讓寶寶失去嘗試新味道的體驗,也會錯過為寶寶提升免疫力的機會。每天吃同樣缺乏變化的副食品,也會讓寶寶的食慾變差。
Q:「副食品冰磚」冷凍煮過又再煮,還有營養嗎?
A:營養基本上一定會比現煮的再少一些,但是不代表沒有營養,反而吃冰磚長大的寶寶有的還比吃現煮的長得更好,所以吃現煮的寶寶營養也不一定吸收的好。以養份來說,二次加熱一定是比一次加熱少一些。但以安全性來說,菜類先煮熟再做冰磚,絕對比把生的菜類做冰磚來的安全,青菜類有硝酸鹽及農藥,而且含量是菜類的冠軍,建議一定要煮熟、倒掉髒水再做成冰磚。
Q:打預防針時也可以試新食材嗎?
A:打預防針和正在換奶的寶寶,比較不適合試新食材。建議打預防針後隔天先觀察,沒異狀再由媽媽自行考慮是否添加新食材。換奶也一樣,建議等奶全換完了再試新食材,可以避免有狀況發生時,分不清是誰造成的。
Q:副食品要如何循序漸進?食材又該如何挑選呢?
A:母乳天然好配方,四米五麥六蛋黃,七肉八魚九蛋白,蝦蟹高敏小心嚐,水果蔬菜試多樣,色彩豐富又營養,避開蜂蜜與鮮奶,飲食均衡保健康。
四米是指4個月就可以開始吃副食品;麥的部分,有研究指出,5.5個月後才開始吃麥類的東西,是較容易過敏的;至於六蛋黃,在副食品上,蛋黃與蛋白是不同的東西,蛋白容易過敏,而蛋黃則有很多營養成分,若提早攝取蛋黃,對營養是有幫助的,而蔬菜水果在這期間都可以慢慢嘗試。
大部分人在滿7個月時會開始吃些肉類食物;9個月後才吃魚容易有過敏體質,因此會把魚放在滿8個月時吃;很多人會說一歲後才可吃全蛋,根據二個調查,一個為8個月後才吃蛋白,在5歲半前容易長濕疹;另一說是在11個月後才吃則容易有過敏性鼻炎和氣喘。因此折衷為9個月大就可開始吃蛋白,但此順序都非絕對,還是要以個人或當地狀況做調整。
大家對蝦蟹的觀念是帶殼的海鮮不要吃,以副食品的原則是少量嘗試,觀察是否有嘔吐、腹瀉、起紅疹等情況,絕對不是都不能嚐。這類東西若早點吃且無過敏是最樂見的,通常可幫助增加耐受性或減少過敏的可能,若吃了會過敏,可以觀察其嚴重性,停二個禮拜、二個月甚至一歲後再吃都沒關係。
迷思四 用米湯泡奶比較營養?
有些媽媽認為米湯營養豐富,如果加在牛奶中一起來餵食,應該會更營養,其實米湯中的植酸會影響牛奶中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吸收,所以不應該同時餵食。不過也有例外的情況,因為米湯有助於止瀉,所以當寶寶腸胃發炎,而醫師沒有指示禁食時,可以煮米湯用來沖泡稀釋一點的牛奶,可以改善瀉肚子的情形。
迷思五 寶寶滿1歲後食物剪碎再餵傷智力?
吃副食品其中一個重大的意義,就是訓練與咀嚼相關的肌肉群,不只強化臉部肌肉,避免造成偏食習慣,這些肌肉同時也與說話有關,如果訓練不足,寶寶學說話就會比較吃力。
但寶寶的咀嚼吞嚥能力,是要循序漸進的。只是要注意1歲以上的寶寶,雖然牙齒還沒有長齊,但已經具備基本的咀嚼能力,如果仍然餵食軟爛的食物泥,寶寶以後可能只會「吞食物」,不懂得「咬食物」,其實只要把主食煮軟爛一點,不需刻意切太碎。葉菜類的纖維多,就得稍微切碎些,至於肉類,也不需要只煮絞肉,可以切成肉丁,慢慢讓寶寶嘗試。
迷思六 水果要蒸熟再餵 加熱讓細菌沒有附著的機會?
水果在蒸的過程中,可能會讓部分營養素流失,只要在製作過程中,媽媽另外準備煮沸過放涼的飲用水,來清洗刀具和水果就可以了。先用流動的清水沖洗水果,再用煮過的冷開水沖一次,沖掉一些水果表面的生菌;處理水果的刀具或磨泥器也用冷開水沖一下,也會比較好。
迷思七 副食品不可以加鹽?
鹽巴不是寶寶的禁品,而是要適量使用,如果寶寶厭奶又不吃平淡的副食品,不妨放「幾粒鹽」試試看,讓寶寶吃得下最重要。法國曾經做過一項研究,在青菜中加一點鹽,來鼓勵孩子多吃青菜,發現只要添加青菜重量0.5%的鹽,就可以讓寶寶多吃23克的蔬菜。但是寶寶可以吃多少鹽呢?國內雖然沒有建議鈉的攝取量,但媽咪可以參考英國的建議:0到6個月寶寶一天鈉攝取量要低於400mg,也就是少於1克鹽巴;而6到12個月寶寶一天鈉攝取不要超過400mg,也就是1克鹽巴。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則是建議:1到3歲的幼兒,每天鈉攝取量不應該超過1500毫克,相當於3.75克的鹽。
迷思八 副食品都要打成泥再餵?
BLW (Baby Led Weaning) vs TW (Traditional Weaning)
1. 滿6個月大開始吃副食品。
2. 不用管寶寶吃多少。
3. BLW是先學咀嚼,TW先學吞嚥。
4. 不管BLW或TW都要小心噎到。
5. BLW要注意不要太偏向澱粉類食物,而缺少含鐵質食物的攝取。
迷思九 寶寶副食品只吃粥 會胃食道逆流?
寶寶吃粥會胃食道逆流?錯!會造成寶寶脹氣或胃食道逆流的主因,是寶寶的食道或腸胃道成熟度不夠,這樣的寶寶吃其他的食物,也容易胃食道逆流,跟喝粥沒有關係。事實上大部分的寶寶胃食道逆流,在4個月大時最嚴重,所以會有人誤以為是吃粥的關係,其實只是時間上的巧合,到了1歲大的時候,有九成胃食道逆流的寶寶都能得到改善。
迷思十 寶寶喝乳酸菌飲料可以緩解便祕?
一瓶「乳酸菌」飲料的含糖量等於3顆方糖,兩瓶下肚,就超過寶寶一天含糖熱量的攝取上限。「乳酸菌」飲料雖然有好的活菌,但糖量攝取過多,反而讓壞菌在腸道中繁殖,而且糖分吃太多,還容易抑制生長激素讓寶寶長不高,一旦血糖飆高,腎上腺素增加,寶寶還會專注力不夠,容易興奮躁動。最糟的是糖分留在口腔裡沒有立刻刷牙,蛀牙機率就會大增。
Q:如何緩解寶寶便秘呢?
A:可參考下列8個方法
方法1、盡量親餵,寶寶比較不容易便秘。 |
方法2、配方奶寶寶,媽媽要依照奶粉比例來泡奶,不要為了想給寶寶多點營養,而把奶粉泡太濃。 |
方法3、吃副食品的寶寶,一定要有至少20克的蔬菜泥和水果泥,才可以避免便祕,像是柳丁、木瓜、葡萄、奇異果、火龍果、百香果都對排便有幫助。 |
方法4、肉類的脂質也可以幫助腸胃蠕動,所以高湯油脂不要濾得太乾淨,可以添加麻油、橄欖油和亞麻仁籽油。 |
方法5、每天幫寶寶腹部按摩,用順時鐘方向按壓,一方面改善便秘也改善脹氣。 |
方法6、寶寶三天沒有排便,可以用棉花棒抹凡士林輕輕刺激肛門口。 |
方法7、訓練大一點的寶寶養成排便習慣很重要。 |
方法8、養成運動習慣,一兩歲的孩子每天至少要追逐跑跳一到兩小時,幫助腸胃蠕動更健康。 |
Q:寶寶吃這個副食品過敏,以後再也不能吃了嗎?
A:過敏的食物長大後還是可以嘗試,不少爸媽如果發現寶寶對某種食物過敏,停止食用一段時間之後,或是等寶寶更大一點,都還是可以再次嘗試。如果寶寶吃了某種食材,而出現了起疹子或拉肚子的過敏現象,先停止食用一段時間,但等到寶寶成長了幾個月之後,身體的免疫力調整好了,就可以再次嘗試看看。因為嬰兒在1歲前的免疫系統是一個臨界點,在1歲之前的過敏,不見得在長大後也會過敏。
Q:寶寶不吃就是偏挑食嗎?
A:寶寶不想吃的原因其實很多,可能是生病、喉嚨覺得不舒服,或是對於用湯匙吃不習慣,因為對於寶寶來說,吸奶嘴和使用湯匙被餵,是完全不同的體驗,吞嚥動作是不太一樣的,所以寶寶在第一次嘗試副食品時,很可能會用舌頭把食物往外推,這不一定表示寶寶不喜歡吃,只是可能還沒習慣用湯匙進食並吞嚥。因此爸媽別急著怪寶寶挑食,而是應該陪著寶寶慢慢練習,大約一兩星期之後,寶寶就能吃得很好了。
另一個不吃的原因,也可能是不喜歡泥狀或固體食物的口感,所以寶寶不吃,不見得就是偏挑食,爸媽應該更有耐心找出原因,過一段時間再讓寶寶嘗試,重點是千萬不要強迫寶寶吃下去。
有些較大的寶寶可能會有偏挑食的問題,食品在適合的年紀就一定要讓寶寶吃,多方嘗試,預防長大後出現偏挑食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