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迷思懶人包】破解十大孕期迷思…胎位不正就要剖腹產?「胎兒外轉術」讓媽咪免挨一刀!

為了腹中寶寶的安全,避免流產或早產,孕婦在懷孕期間常存在著一些迷思,例如睡覺一定靠左側躺?子宮一收縮就要安胎,不然會早產?懷孕後期魚油要停,否則生產會大出血?懷孕要多躺多休息,盡量不要運動?懷孕不能吃冰,寶寶氣管會不好?胎位不正一定要剖腹產?照超音波恐影響胎兒健康?你也在為這些疑問煩惱嗎?《寶貝幫》為您解答。

迷思一:孕婦拍3D、4D超音波恐引響胎兒健康?

所謂的超音波是利用聲波反射的原理來建立影像,當超音波碰到物體會產生反射和折射的特性,因為人體不同組織間,反射率和折射率也相同,超音波掃瞄儀器會依照接收到的超音波反射,建構出母體子宮和胎兒的位置、大小、形狀、結構,協助醫師透過圖像做診斷和觀察。

不過,拍攝超音波3D照或4D影片,經常需要耗費1個小時以上,比起一般產檢的時間還要長,而這些不斷震動的音波恐怕會讓胎兒體溫升高、細胞蒸發,導致寶寶身體組織出現空洞,嚴重的話,甚至會影響胎兒發育。

其實,3D超音波就是立體超音波,利用影像資料重組出寶寶的外觀,就和照相一樣, 4D超音波則是再加上動態的錄影,一般的3D/4D並不具診斷的功能,而是一種讓準爸媽提早跟寶寶見面的立體動態影像工具。

3D立體超音波在產科的應用可以輔助2D超音波的不足。幾十年來,合理常規下使用超音波,沒有文獻與證據指出會造成胎兒異常的研究報告。目前超音波的醫療使用是很安全的一種能量,其實有許多的動物都在使用聲波的接收、反射,作為導向定位、或是判斷獵物的位置,例如海豚、鯨魚等都在使用。而只要是電器就有電磁波,距離約30公分以上能減少電磁波的危害,現行的超音波檢查更是不用擔心。但要提醒的是,產前超音波檢查雖然是篩檢胎兒先天異常的工具,但還是有許多異常或疾病無法透過超音波檢查出來,像是聽障、智障、耳聾、過於微小的缺陷。雖說超音波並不是確認寶寶健康的萬靈丹,但透過定期按時的產前檢查,能讓準爸爸、準媽媽們更加安心,如果有異常狀況,也可以盡早做安排。

迷思二:產前37週擠奶會宮縮早產?

產後會有母乳空窗期是因為「太晚開始、太晚練習」,導致乳汁來不及製作,很多媽媽第二胎的哺乳之路比第一胎順暢,就是因為第一胎已經練習過。

產前擠乳的好處包含提早刺激乳頭、乳暈,促進產前乳汁製造,有效提升泌乳量;產前擠出的奶水儲存後,可以立即在產後哺餵孩子,減少配方奶使用;也可提升準媽媽哺餵母乳自信心、堅定母乳哺育信念。37週後可以按摩乳房,把您的食指和拇指輕輕按下乳暈,將乳頭往外拉,這樣方便寶寶可以吸吮乳頭,也會促進產前乳汁製造,有效提升泌乳量。

其實,37週後媽媽的乳房已經開始為生產後哺餵母乳做準備,仔細看會發現有幾滴透明或微黃色的液體在乳頭上,稱之為初乳,初乳富含蛋白質及抗體,這是寶寶剛出生那幾天的最佳飲品。可以將乳汁擠在「集乳袋」內,放置冷凍庫存放3~6個月。

至於子宮收縮和早產則是兩回事,收縮不等於早產,一直收縮也不一定會早產。媽媽在嘗試提早刺激乳頭乳暈時還是要注意清潔,手一定要消毒,如果有輕微發燒約37.8C、腋下淋巴結腫大,乳房有壓痛感,嚴重的乳房腫脹可能會導致乳腺管阻塞、發炎,被稱為乳腺炎,媽媽應立刻看醫生。

迷思三:子宮一收縮就要安胎,否則會早產?

事實上子宮在孕期中會收縮很正常,只要1.不會痛2.頻率不要規則頻繁3.休息就會好。達成任何一項就不會有早產的可能性,而且安胎藥根本沒有安胎效果,只能減少假性子宮收縮。

迷思四:分泌物一多就是破水?

只要胎兒頭沒有像浴缸的篩子堵住,一破水一定是「共共流」。正常情況下,破水通常來得快且流量多,如果只有些微的流水量較不易分辨,可以從分泌物的顏色和質地來判斷是不是羊水,羊水的顏色呈現淡黃色,並且有白色的屑屑物質,如果媽媽遇到情況是流量不多,但是不斷流出分泌物,可以到醫院做詳細檢查。

若發生早期破水情況,必須注意子宮內的感染問題,發生破水的24小時內就醫處理,孕婦跟胎兒的感染機會不高,但拖延太久,風險就會越來越高,可能造成媽媽和胎兒全身性感染,並且引發敗血症、休克,嚴重甚至是死亡。

針對早期破水的處理,首先要了解有沒有感染的情形,當發現有感染狀況,不論孕產週數多寡都會建議媽媽立刻生產,還要服用抗生素。排除媽媽跟胎兒的感染情形,就可依照懷孕週數有不同的處置方式。

妊娠<23週

判斷破水量有沒有很多? 如果只有些微流量,或許能臥床、休養自行修復,在這個階段分娩胎兒,存活率是零。

妊娠24-31週

處理方式是臥床多休息,如果無法安胎或是感染嚴重,會建議媽媽生下寶寶,並且在分娩的前12小時打類固醇,加速胎兒的肺部成熟,這個階段的寶寶存活率雖然較高,但因為早產兒的後續問題,必須注意早產引起的併發症。

妊娠32-36週

懷孕32週後,胎兒肺部發育已經成熟,出生後的狀況會好很多,處理原則還是以安胎為主,並給安胎藥物和打抗生素,但如果破水情況緊急,就可以趕快生下寶寶。

妊娠>36週

這個階段接近足月,懷孕36週後孕媽咪如果有破水情況,通常會建議媽媽將胎兒生下來。

迷思五:懷孕睡覺一定要左側躺?

許多媽咪以為一定要左側躺才對對寶寶較好的姿勢,實際上這是不對的,醫學上要求媽咪左側躺的前提是寶寶缺氧,但寶寶是不是缺氧,在家裡怎麼可能會知道,所以孕媽咪別因為這樣而強迫自己的睡姿,反而因為睡不好而影響胎兒長大孕媽咪覺得舒服的姿勢,就是好的睡眠姿勢,6個月前,就算是趴睡也因為有羊水的保護,不會有什麼問題, 6個月後,孕媽咪隨著肚子越來越大,這時候就可以多多利用孕婦枕,來幫忙找出讓自己覺得舒服的姿勢。其實只要睡得著的姿勢都是好姿勢,根本不用一直左側躺。

迷思六:懷孕要多躺多休息,千萬不能運動?

懷孕又不是生病,生病的人才需要多躺多休息,懷孕都吃那麼多了,要多活動促進血液循環。孕婦只有三種運動不能做:打躲避球、滑雪、和潛水。美國婦產科協會在孕婦衛教手冊中這麼寫,這三種運動孕婦不能做的原因:

1.下坡滑雪:

因為懷孕時的重心不穩,俯衝式的下坡滑雪會讓摔傷的風險大增;而且孕婦在超過2000公尺以上的高度活動,也容易罹患高山症,胎兒會有缺氧的危險。

2.肢體接觸碰撞躲避球:

另外像是籃球、足球,媽媽和胎兒容易在衝撞中受傷。

3.背氣瓶潛水:

孕媽咪萬一罹患潛水夫病,對胎兒會有相當嚴重的影響。

迷思七:懷孕後期不能吃魚油,不然生產會血崩?

準媽媽懷孕期與哺乳期補充DHA,對於寶寶的認知能力、神經系統跟視敏感度都會增加。不建議懷孕後期停掉,因為在血中影響到出血風險的機率極低,而且研究指出隨著生產期越近,孕媽咪需求的DHA量是越大的。魚油是健康食品更不是藥品。

迷思八:吃冰容易流產?

懷孕吃冰到底會不會引起宮縮,進而導致早產或流產?其實,這兩者之間沒有直接關聯。除非是冰品不乾淨,隱藏的細菌對孕媽咪可能造成傷害外,並沒有科學證明冰品會直接引發宮縮,因此可以不用擔心。

不過,若瞬間大量食用冰品,容易使體溫降低,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可能造成呼吸道收縮而引發咳嗽,咳嗽會使腹壓上升,若孕媽咪本身懷孕狀況就不佳時,就有可能導致早產或流產的現象。

迷思九:孕婦不可以吃生魚片?

其實是擔心孕婦食用未經過煮熟的生食,若衛生方面有疑慮時,可能造成腹瀉,導致子宮收縮;嚴重時,甚至早產或須安胎住院。

若孕婦吃的是淡水魚生魚片,要考慮寄生蟲的問題;若是大型深水魚,則有重金屬污染可能性。以重金屬鉛來說,不只對孕婦健康有害,對胎兒的智力,也有負面影響,不宜多吃。

迷思十:胎位不正就要剖腹產?  神奇「胎兒外轉術」

當準備出生時,胎兒的頭會朝下,屁股在上面。但是有些寶寶到了接近預產期,還是不願將頭轉到媽媽的骨盆腔,這時就是所謂的「胎位不正」。胎兒外轉術是先讓子宮停止收縮、完全的放鬆休息,再用超音波確定目前的胎位軸向,也就是寶寶脊椎的方向,讓小寶寶的頭和臀部固定成朝向肚子的姿勢,接著醫師會用手施力在媽媽的肚皮推轉,順勢將寶寶旋轉成頭下腳上的正常胎位。

胎兒外轉術的成功率約65%左右,併發症風險機率約0.024%,但是胎兒外轉術也有一定的風險存在,像是負責運送氧氣、營養的胎盤萬一發生早期剝離,等於是阻斷了胎兒的生長命脈;而翻轉時也可能出現臍帶纏繞問題,胎兒的臍帶很長,本來就可能出現纏繞問題,但是纏繞並不一定會影響臍帶的血流、輸送養分,不過,如果纏繞過緊,影響臍帶血流,嚴重則可能導致胎兒缺氧,發生胎兒窘迫,甚至死亡。試與不試,則需要孕媽咪跟醫師討論再決定。

胎位是在整個孕期中很難用人力控制的問題之一,如果在懷孕後期的產檢發現有胎位不正的問題,多數的胎兒會在生產前自然轉正,媽咪也不用過於心急,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媽咪跟胎兒都會找到最合適的生產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